世界酒博会为什么要在山西杏花村开花结果
[ 发布日期:2019-8-14 来源:中展励德国际 浏览次数:6036 ]
2019年8月8日,第三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近百家媒体进行现场报道。据悉,8月21日—25日,第20届汾阳杏花村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将在汾阳举办;9月19日—22日,第三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将在中国汾酒城举办。如此密集、如此规格,世界罕见。欣逢盛会,让我不由得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会在一个县级市开花结果?
汾阳“两会”北京新闻发布会
在我看来,应该有几点理由: 一是基于清香型白酒的祖庭地位。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杏花村白酒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工艺一直独领风骚。尤其是明清以来,以大曲垄断、大批移民、大义晋商为传播手段和发展载体,使杏花村迅速成为全国白酒发展的源头和焦点,也一度成为全国白酒企业朝圣的殿堂。晋商驰骋欧亚九万里,同样将晋酒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与世界酒文化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碰撞和对话,因此也奠定了杏花村白酒的全国“祖庭地位”。2006年,汾酒酿造技艺入选我国白酒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从典籍记载到商标实物,从借助渠道到市场通货,杏花村清香型白酒取得了全国性关注和行业性引领。从一脉传承到因地制宜,从固态发酵到清蒸工艺,杏花村清香型白酒取得了突破性革新并赢得了国际性荣耀——世界唯一清香烈酒产区。
三晋文明与杏花村遗址
二是出于汾酒国际化的战略决策。“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期惠泽于汾河的无私滋养,以汾酒为代表的山西清香型白酒从杏花村出发,漂洋过海逐渐走向世界。1915年,杏花村义泉涌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奖章,更是开启了杏花村白酒的国际化“新航路”。作为老“四大名酒”之一,汾酒完成了它的历史性蜕变,实现华丽转身,从民国民族资本主义实业的变革到近年来诸如在行业率先实行国际标准、尝试在加拿大建厂生产、唱响“美国三部曲”、筹办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等等,全面实现了战略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标准国际化和口感国际化。以清香为基地的汾阳酒博会和以浓香为基地的泸州酒博会、以酱香为基地的贵阳酒博会已经呈“品”字型形成行业会展风向标。如此发展下去,杏花村白酒必将为占有国际白酒不到3%的中国白酒市场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模板。
驰名中外的杏花村
三是富于汾阳厚重的文化底蕴。仰韶文化阐述了先民的生存智慧和生活趣味,和古埃及、古巴比伦文化遥相呼应,杏花村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瓮奇迹般地印证着科技的进步和历史的巧合;州府文化孕育并促进了汾州酒业的平民化和多样化,果酒药酒自酿酒,雨后春笋蔚然成风;道教文化奇葩太符观景观给世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酿酒文化和民间信仰,壁画和碑刻依然散发着酿酒历史的芬芳;晋商文化定位了商贾世族的义利观念和酒商共济,杏花村美酒在晋商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见证、支撑、带动作用,意义深远;餐饮文化则衍生了清香型白酒在调料、佐餐、利口等方面的无限可能,美酒与美食相得益彰,“中国厨师之乡”名不虚传,“汾酒牛肉”和“虾酱豆腐”一样成为宴请天下宾朋的本土招牌菜。
道教奇葩太符观与中国厨师之乡
四是源于汾阳白酒产业巨大潜力。杏花村自古酿造业发达,汾阳市更是以白酒产业为主导产业,某种意义上来说,杏花村白酒就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过,100多年前,汾酒企业还仅仅是一个年产量只有二三十吨的义涌泉小作坊;而100年后,杏花村白酒产量突破13万吨,产值超过114亿元。此外,以白酒产业为基础的文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在杏花村遗址、汾酒老作坊、汾酒博物馆等既有资源的基础上,汾阳王的王府气概、新晋商的白酒银号、晋裕公司的洞藏原酒以及贾家庄的白酒庄园,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熠熠生辉。目前,杏花村在积极巩固“中华名酒第一村”、“全国特色小镇”、“世界烈酒产区”等金字招牌的努力下,正以全新的定位、奋发的姿态、十足的信心逐步成为全国清香型白酒研发基地和全国清香型酒旅融合产业发展基地。
中国白酒第一城“中国汾酒城”与“世界烈酒产区”
因此,虽然是小小的县级市,却率先在全国举办世界性展会,这份积淀和魄力是其他地方难以比肩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常常想,当年的小牧童可能指的是李白酣眠、闯王赐书的杏花村酒家,也可能指的是诗意十足、田园风貌的杏花村本身;但现在看来,牧童指的应该是绣口随意一吐的盛唐气象,是千年不破、令世界叹为观止的工匠精神,更是王者必然归来的复兴之路!
转载来源:九观堂 百裕酒庄 (车海玉/文)